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释放新活力)

"自今年年初以来,我们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一家养老服务公司的负责人说,“我们希望政策继续精准,进一步帮助我们加速复苏。”今年,恢复和扩大消费占据了绝对优先的位置。在延续政策的逼迫下,消费链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也在被修复。
我们将如何继续实施进一步刺激消费的政策?3月6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主题为“权威部门开放”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李春林表示,今年将通过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持续回升和扩大。“在新的一年里,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政策工具来应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确保今年促进消费措施的落实,使消费在全年GDP 5%左右的增速中做出更大贡献。”
散装和服务
“短期来看,2023年外需不足,需要更多内需;长期来看,内需主导、内部可循环是大国经济的主要特征,发达国家大多是内需主导的消费型国家。”增量研究院院长、人民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张傲平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因此,在扩大内需的战略下,消费将成为经济复苏的基本拉动力。”
为此,李春林指出,今年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第一步,制定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扩大农村消费、营造安全消费环境出台务实有效的政策,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消费政策涉及方方面面,哪些会是关注的焦点?张傲平认为,短期来看,大宗消费和生活服务消费将是今年政策促消费的重点。
生活服务企业——北京悦己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杜辉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新年刚过,很多老人的子女可能还没有投入工作,所以我们养老服务的情况暂时还没有完全恢复。在政策的帮助下,我们期待尽快恢复。”杜辉说,“也希望后续政策能更精准。”
对于接下来的具体政策,杜辉也表示了期待。“一方面,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希望增加消费者的收入;另一方面,希望能为养老服务业制定统一的标准,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信任感,找到有资质的正规企业寻求服务。”杜辉说,“最后,我们这个行业通常是微利经营,抗风险能力低。希望减税、补贴等政策稍微向我们类似的行业倾斜。”
收入、保障和补贴
会上,李春林提到了杜辉的期望。"这将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李春林说,消费动力来源于就业和收入,要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良性循环的促进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供给和价格稳定保障工作,让居民收入稳定消费,敢于消费,没有后顾之忧。
“当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助于扫清当前消费中最大的堵点。"商务部流通与消费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江对《今日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同时,张傲平也指出,要着力释放“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为了释放这一群体的消费能力,进一步促进消费的可持续增长,星途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毅夫对北京表示
“通过减免税费、发放补贴、减少裁员、加大财政支持等方式稳定中小企业经营,从而稳定就业市场,让人们有更稳定的收入来源,进而敢于消费。”傅一夫说。
赵江还建议,“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增加就业岗位,稳定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小微市场主体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更好地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有保证的环境和调解机制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呈上升趋势。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赵江说,“目前,服务消费已经占据了中国消费结构的半壁江山,绿色、智能、时尚、健康的商品和服务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在这些方面,目前有很多潜在的消费增长点。充分挖掘新的消费潜力,有利于助推消费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
此前在《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加快培育新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今年的相关工作也将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李春林指出,将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新消费。“它将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健康和体育等重点领域的消费,鼓励发展新消费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
“这项政策对我们来说更重要。”安吉尔相关负责人今日对北京商报表示,“国内市场与我公司相关的净水器消费呈上升趋势,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将进一步释放对净水产品的需求,属于消费升级需求。疫情后经济复苏,结合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我们看好接下来的消费形势,将围绕‘科技创新’这个关键词推出适合消费升级的优质科技产品。"
如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傅毅夫认为,未来可以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会展等产业,继续支持包括吃、行、游、购、娱在内的夜间经济发展,从而拉动当地消费。“在措施上,要继续重视以网络消费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业态的重要地位,加大力度完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线下实体企业线上拓展转型,重点布局并出台相关扶持方案,同时针对行业暴露的问题加强治理,促进新型消费业态健康发展。”
此外,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生产生活的最终目的。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增长,消费环境的改善也至关重要。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消费促进体制机制,研究制定营造安全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完善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多元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和网上消费纠纷调解机制,继续优化消费环境,让老百姓感受强烈、愿意消费。”李春林说。
北京商报记者方滨南冉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