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数字经济面临的治理挑战及应对)

青岛数字经济企业聚集地。(人民视觉/图)
“数字经济”一词连续五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3年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数字经济不断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7%。未来仍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谈及政府为何如此重视数字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范立波教授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说,“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范立波还提到,数字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法律挑战,风险无处不在,需要将“安全与发展”两大价值结合起来。
内部发展出现转变
2022年8月,中央网信办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产值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9.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
范立波表示,数字经济分为两部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工业化是指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互联网产业等数字相关技术的产业应用带来的经济增长,而产业数字化是指数字技术的产业应用带来的产出增长和效率提升。
根据范立波的观察,在过去的几年里,数字经济的内部发展发生了变化。2021年,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8.4万亿元,占数字经济的比重从2015年的25.7%下降到18.3%,主要是因为数字产业化正在经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与此同时,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数字化新模式和新机遇的出现,产业数字化也在深度上持续加速,2021年达到37.2万亿元,有力推动了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领域。它们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构建新的国家竞争优势。”范立波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政府需要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同时,他提到,数字经济的特殊之处在于,数据是生产的关键要素,能够有效带动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的网络共享、集约集成、协同发展和高效利用,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这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展数字经济被列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范立波认为,从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来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通过“AI驱动”,也就是软件加算法,谷歌和百度每天运行数百万的广告拍卖,亚马逊也可以给耳机和polo衫定价。
“总之,数字经济创新性高,渗透性强,覆盖面广。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范立波说。
防范化解安全问题
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2022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经提出了目标:到2025年,横向、纵向、协同一体推进格局基本形成,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但是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
此前,范立波在一篇讨论数字经济产业所需要的制度环境的论文中提到,中国数字经济前期的跨越式发展非常野蛮,数据安全、平台垄断、算法歧视等问题在目前越来越尖锐,数字经济本身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正当的挑战。
“要知道‘安全’只是相对的。市场上风险无处不在。风险防控一定要适度。不能因噎废食,要在保证基本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发展。”范立波认为,无论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电子商务还是数字货币,数字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应该结合“安全和发展”两大价值,不能偏废一方。
如何在不束缚数字经济的情况下加强监管?范立波表示,目前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呈现多样化、分散化的特点,既有侧重于安全的监管,如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也有侧重于发展和权益保护的治理,如反垄断、个人信息保护等。数字经济治理面临的最复杂问题是如何平衡和定位“安全与发展”的动态关系,使规则治理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
“未来,我们需要明确坚持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数字经济监管的基本原则,同时加快数字经济领域的系统立法,提高常态化监管水平。”范立波说。
南方周末记者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