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长-中印谈判可能持续数年(印度外长再谈中印边境...)

2023年,对印度来说是黄金外交时刻。今年,印度担任二十国集团和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将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表现出为改善中印关系缓和紧张局势并做出相应努力的强烈意愿。印度的种种行为真的是为了彻底改善中印关系吗?
3月3日《印度教徒报》据报道,外交部长秦刚在新德里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呼吁中印将边界问题放在适当位置。
秦刚表示,中方愿与印方加快恢复各领域交流合作,尽快恢复直航,便利人员往来。苏杰生重申,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是边界局势恢复正常。
这两年,中印关系虽然遇到了困难,但两国关系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因为中印有着相似的身份。首先,中国和印度都是大国,这使得中印关系不同于中国和其他中小国家。他们更重要,更敏感,更平等。其次,中国和印度还是搬不走的邻居,所以中国和印度的关系不同于中国和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关系,因为相比之下,那些关系是可有可无的。此外,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大国。这也就意味着,中印的国家战略核心目标,都是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而不是搞战略博弈,这是中印关系,与美俄关系的根本差异。
今年2月22日,中印边境事务磋商与协调工作机制(WMCC)第26次会议在京举行。双方同意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保持密切沟通,并尽快举行第18轮司令级会谈,以解决双方的军事对抗。
其实从2020年至今的中印两国边境对峙是多点对峙,两国都部署重兵,斗争形式多维多样。目前,中印之间的冷对抗仍在继续,两国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对抗可能会延长。印度多年来公开推行“进攻性防御”政策,不断在边境地区部署军队,同时从美国、法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购买先进武器装备部署在边境地区,摆出随时准备与中国开战的姿态。虽然印度军方高层对中国非常强硬,甚至公开称中国为“头号敌人”,不断说印度军方已经做好了“意外冲突”的准备,但是印度莫迪政府似乎并不想与中国进行一场陆地界战争,而是在军事对峙中谋求利益最大化。
随着俄乌冲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今年是印度外交的黄金时刻。所以今年以来印度虽然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变的低调,但是低调并不是没有对抗。众所周知除了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印方还在与美日澳三国保持密切联系,组成四方安全对话,企图插手南海以及台海问题,明显触碰到中国的底线。
笔者认为:现阶段印度保持与中国的低限度对抗状态,有利于印度吸引西方的支持,所以即便中国按照印度的要求全线退回,印度也会制造新的要求,保持有限紧张。中国现在应该做的是如何在可控环节限制或者迟滞印度产业链的升级和投入。
同时也要知道,随着西方对印度的投资越来越多,印度会越来越扩张,边境会趋于紧张,以至于枪一响,西方资本就会要求隐忍,否则投资就白费了,而印度国内民族就难以控制,就会重复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资本最终会流向东方。
由此可见,印度对于中国态度的改变也仅仅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双方的对峙可能会缓和,但绝对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