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绝活有哪些(有什么手艺人)

推荐:匠人有360行手艺,每一行都是冠军。以前有句老话,家里有个好树荫,不如有个手艺。所以老一辈一直强调,男人在外,有一门手艺是很重要的。靠手艺吃饭虽然不能非富即贵,但是养家糊口绝对没问题。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客观来说,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社会是有利的。但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发展也让很多传统手工艺人面临“致命”的冲击,只能靠保留自己的技艺在夹缝中求生存。
经过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已经有5种传统手艺人正在消失,你在生活中还能见到哪些呢?
第一种:补锅匠。在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东西坏了人们都舍不得扔掉,所以才有了经典的农村语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
过去,人们用生铁作为主要的炊具,如铁锅、铁铲和铁勺。铁锅容易生锈,时间久了会有砂眼,导致小炉匠占道。
其实,要成为真正合格的补锅匠,除了要会修铁锅,还要会修缸、补锅、铲碗、接犁头等技能。只有你能掌握这种手艺,你才能称之为不折不扣的补锅高手。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生活中已经很难看到修修补补的人了。一方面,现在的铁锅质量很好,一个铁锅用几十年也不会坏;另一方面,即使现在家里有个破锅,普通人也会选择当废品卖掉或者扔掉,换一个也花不了多少钱。
第二种:木匠。在没有混凝土的年代,木工是非常吃香的职业。一般来说,木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造房子,二是制作生产生活用具。以前的农村,房子多为木结构,我们称之为“棚架房”。柱子、横梁、屋顶等。都是木头做的,而且根本不用钉子,非常结实。
然而,随着各种机器的发展,木匠的工作已经被机械化所取代。
比如木匠做的产品,在价格上没有优势。相比之下,工厂流水线出来的产品速度快,材料便宜,零售价自然低,但是木匠做一个产品要花很多时间,效率太慢。
此外,许多塑料制品和皮革制品款式多样,价格非常便宜,它们的出现也取代了一些木制品市场,导致市场对木匠的需求下降。
第三种:篾匠。匠人是指制作各种竹制品的师傅。是农村的传统手工艺技艺。当初和泥瓦匠、木匠、石匠并称为农村四大手艺。
能工巧匠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是陌生的,因为现在的城市已经很少见到竹制品了。过去,人们家里常用的许多东西都是用竹子做的,如菜篮子、竹筛、竹匾、鱼篓等。这些物品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工作。
但是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社会上工匠的空间越来越小,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导致这门手艺失传。
第四种:磨刀匠。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个70/80后扛着长板凳走在大街上的卷笔刀。曾几何时,这熟悉的叫声给市场增添了几分生机。但随着社会工业技术的发展,炼钢锻造技术的提高,工具越来越耐用,一把刀用几年甚至更久也不会钝。
就算刀钝了,很多人都可以买磨刀石自己磨,没必要雇磨刀器。
第五种:打铁匠。是一种原始的锻造工艺。当时很多农具都是铁匠生产的,所以打铁曾经很流行。但是,随着机器取代了手工打铁,打铁这个职业也逐渐没落了。
除了以上这些,很多传统工艺因为跟不上时代而最终被淘汰。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