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南回忆录(王耀南烈士)

#历史开始#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1938年是充满苦难和危机的一年,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
今年6月,在山西一条普通的土路上,一队日军装甲车队行色匆匆,而在这条路的不远处,潜伏着一队身着卡其布军装的八路军战士。
其中有一个成熟的战士,手里拿着一个简易的箱子,双手放在箱子上的一个按钮上。
他被1000多名满脸青春稚气的八路军战士包围着。一看就知道是一群新兵。
只见那个拿着箱子的人,盯着路上的日军装甲车队,突然手指一用力,按下了箱子上的按钮。
只见路上的日军装甲车队的第一辆车,一下子被巨大的爆炸掀翻了出去,后面的日军车队经过混乱,便沿着来路退了回去。
这个拿着雷管的人是谁?这场战役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这一切都始于一个名叫王耀南的人。
工兵连长有门祖传的炸药手艺年,王耀南出生于江西萍乡。他出生的家庭虽然和当时中国大多数人一样穷,但家里还有一项特长,就是制作炸药。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制作鞭炮的家庭,所以很小的时候就和亲戚一起学习制作黑火药制作烟花。
可以说,制造火药是王耀南的家庭起源。他小时候就熟悉火药。
然而,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在他八岁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火药作坊操作不慎,发生了一场大爆炸,波及了半个村子,父亲也因此丧命。
遭遇如此大变故的王耀南,跟随母亲带着年幼的妹妹,一路沿街乞讨,来到安源投靠祖父。
他的祖父在安源煤矿当矿工,也是依靠祖上玩炸药的手艺,在安源煤矿里负责打眼爆破的工作。
由于家里穷,为了养活一家人,小小的王耀南就跟着祖父下了矿井,在安源煤矿里做了矿工。
当矿工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作为一个孩子,他每天要在矿井下工作十个小时,但他挣的收入仅仅是让家里的人饿肚子。
1921年,小矿工王耀南见到了一个人,改变了他的一生,而这个人正是毛泽东。这个时候的毛泽东来到了安源煤矿开展革命宣传工作。
他从这个叫毛泽东的人那里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也听到了许多革命真理。这个小矿工心中向往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
第二年,又有一批共产党人来到安源煤矿,带领他们贫苦矿工罢工安源煤矿,用自己的双手打败了资本家的剥削,使王耀南在心中牢固树立了革命理想。
之后跟随这群共产党人参加了多次革命工作,成为安源煤矿工人中重要的革命骨干。
1927年8月,王耀南参加了毛泽东组织的秋收起义,在起义部队中,他被任命为爆破队的副队长。
之后,他跟随毛泽东经历了三湾改编,最后随这支革命队伍上了井冈山,从一个贫穷的挖煤工人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
由于这一时期的红军处于起步阶段,军内各兵种分工并不明确,但红军在作战过程中往往需要架桥爆破的工作。
因此,从小就和炸药打交道的王耀南,因为祖传的爆破技术,很快被红军领导发现,并把他安排在了红军的工兵部队。
1930年,红军建立了第一个工程连,王耀南被任命为工程连的连长,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工程生涯。也可以说他是整个解放军工程的创始人之一。
此后,王耀南带领他的工兵连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屡立战功,特别是在红军长征途中,部队行军所到之处进行深度冲锋,有力地保障了红军长征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红军飞越泸定桥的壮举,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一壮举的背后,有王耀南的功勋。
1935年5月,飞越泸定桥战斗打响后,22名突击队员爬上泸定桥上的铁索,向前行进。
而在这22名突击队员的背后,是王耀南的工程公司,用木板一步步将桥板铺设在泸定桥的链条上。
突击队员向前迈一步,工程连的战士们就冒着枪林弹雨,把桥板往前推。
就这样,王耀南的工程连牺牲了3名战士,圆满完成了泸定桥桥板铺设任务,为中央红军后续通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过程中,王耀南领导的工兵连始终走在主力部队的前面,为主力部队清除地形上的障碍,架设跨河桥梁。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先驱。
因此,他和他的工兵连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表扬。
如果说王耀南的造桥技术是一流的,那么他玩炸药的技术就更完美了。
加入红军后,王耀南把家里的爆破技术和部队结合起来,研制各种炸药包和地雷,运用战术和战法,为整个红军战斗力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说到地雷战,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王耀南玩起了地雷,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最典型的例子是,王耀南带着1000多名新兵,用20公斤潮湿的炸药,挡住了70多辆日军坦克的记录。
抗日战场风云突变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一路行军的侵华日军为了实现他们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决定进攻武汉。
武汉历来就都是九省通衢,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一旦被占领,将会对中国的抗战大局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侵华日军看中了这一点,也决心拿下武汉。
为了拿下武汉,侵华日军一方面正面进攻武汉,另一方面命令日军第十四师团从山西进攻。
计划过黄河,打下Xi安,最后占领长沙,从武汉背后捅一刀,实现两面夹击占领武汉的企图。
那么,日军第14师团能否从背后进行阻击,就成了武汉保卫战胜利的关键因素。
日军第十四师团,要想从背后斜刺武汉守军,必须经过山西,山西是魏的防区,而魏也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看到日军如此嚣张,一个师竟然敢只身深入中国大后方,也是怒不可遏,决心一口气吃掉这个14师。
魏指挥的部队给第14师以沉重打击。有人可能会说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不行,所以分了。
魏的部队是国民党的直属部队,装备了大量的机枪和大炮,他们的火力不输给日军第十四师团。
而魏李荒用四个师打败了日军,有什么理由打败它呢?
于是在1938年6月,魏的部队把日军第14师团开进了西洋河地区。日军为了避开中国军队的正面,驻扎在一个峡谷里,被中国军队包围。
日军第14师团被这个峡谷包围了,但是打不过,也逃不掉。知道再这样拖下去会被魏的部队吃掉,它也急了,就赶紧跑到日军大本营发电求救。
日军大本营自然不会坐视自己的一个师被中国军队消灭,于是出动了日军第八坦克联队的70多辆坦克。沿着一条从河南信阳到山西晋城的崎岖山路,我出其不意地俯冲下来,试图营救日军第十四师团,企图前后夹击,消灭中国军队。
但此时山西境内的中国军队基本都陷入了战斗,甚至八路军的所有部队都在协助国民党军队阻止前来支援的日军。
在日本第八坦克联队必经的道路周围,能抽出的兵力并不多。
这时,八路军参谋长左权想起了正在附近训练新兵的王耀南,命令王耀南立即向刘伯承的129师报告部队情况,以阻击这支增援的日军坦克部队。
王耀南火急火燎地赶到了129师师部,见到了刘伯承,听刘伯承把战斗任务部署完,他当时就傻了眼。
日军第八坦克联队有70多辆坦克,是真正的铁家伙。普通步枪根本啃不下东西,但王耀南自己手里只有1000多名新兵。
除了简陋的轻武器步枪,只有二十多公斤潮湿的黑火药。拿这些东西去拦70多辆日军坦克不是开玩笑吗?
刘伯承
“如果不能阻止这支日军,以国民党部队善于以风作战的特点,很可能造成国民党部队的大溃败。如果国民党军队战败,日军第十四师团将穿插在武汉后方,对全国抗战形势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王耀南听了刘伯承的故事,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他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考虑,即使把1000多人凑在一起,也要挡住日军的坦克。
但是,战争的法则是冷酷的,他不会因为你有很大的决心,就在实际火力上给你任何帮助。
因此,接受了狙击任务的王耀南决定想各种办法来充实自己的战斗力量。
王耀南认为,既然是帮助国民党军队阻止日军,那么老满江总要得到一些血。于是他先去了西北军169师,从那里来了一个机枪营。
但是,光有一个机枪营是不够的。机枪打不穿日军坦克,他就想着怎么弄更多炸药。
于是,王耀南又决定去找国民党第33军团长李默庵打秋风,向他要些支援,最好能多要些炸药。
李默庵此时也很担心。作为蒋介石的宠臣,他刚刚被提升为第33军团长,目的是为消灭驻魏的第14日军师团出力。
但是日军第14师团还没有被吃掉,功劳还没有得到。在斜刺里,一个日军第八坦克联队已经冲了出来。好像搞不好就是死路一条,要怪就怪败了。
此时,李默庵也非常焦虑,他非常高兴看到王耀南前来帮助阻止日本第八坦克联队。
李默庵知道,这个关键时刻能有人过来打狙击手,就是在帮自己。因此,他也放下了长期以来对共产党军队的偏见。他一挥手,给了一些雷管和金留下的1000多枚迫击炮弹。
王耀南拿着这些炸药和炮弹,然后想起了他送给自己的机枪营。突然,他心里有了信心。现在是王耀南展示才华的时候了。
炸翻“铁王八”王耀南拆除了李默安支援的1000多枚迫击炮弹,把里面的炸药拿出来,加上一些雷管,做了几百个地雷,以为现在够日军坦克喝一壶了。
然后,他带领他的1000多名新兵走向狙击位置。事实上,国民党军259旅一直在阻击日本第八坦克联队,损失惨重。
王耀南到达阻击阵地后,与259旅会师,从259旅了解到日军坦克的基本情况,掌握了战场情况。
于是他为日军坦克布下了大阵地雷,从沁水到天京关的路上埋了200多颗地雷。
地雷埋好后,王耀南带领士兵埋伏在道路两旁,等待日本人上钩。
很快,日军坦克像一排“铁王八”一样排成一行出现在路上。王耀南手快眼快,在恰当的时机果断按下起爆按钮,将日军坦克炸得粉碎,给日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远处看,日军在路上惊慌了一会儿,然后迅速由原路撤退。为什么嚣张的日军在炸了几辆坦克后就仓皇回去了?
原来,王耀南也在这里打了一场心理战。日本军人,受军国主义影响,受日本神道教蛊惑,非常迷信。
埋地雷时,王耀南故意埋了一些破布和一些泥人。炸弹引爆后,泥人和布满天飞。
在日本的传统观念中,破布条是护身符,陶俑代表着鬼怪,迷信的日本士兵被这一幕狠狠地打击了士气。
而且在道路旁边还立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仅以200个反坦的地雷,欢迎日本坦克联队。
在日本指挥官和士兵的层面有一场心理战。日军指挥官发现他们突击增援的目的无法实现,只好灰溜溜地返回金城。
退回金城的日军也坐立不安,为的是不让日军第八坦克联队再次从金城出发支援。
王耀南带领他的士兵在金城出城的路上埋下了许多地雷。日本坦克出来炸了一辆又一辆。
而且,为了打击日军的士气,王耀南经常在金城周围燃放鞭炮。每天的爆炸声都把日军吓得躲在城墙内,不敢随意出去支援。
在此后的抗战过程中,王耀南是发明了地雷战法和地道战法,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在解放军的建设过程中,王耀南作为从战火硝烟中走过来的工兵元老,对解放军的工兵建设也起了巨大作用。
王耀南所创造的战例是一个传奇,他本人的经历同样是一个传奇,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对这位工兵元老致以崇高的敬意。
对于王耀南这位工兵的传奇,大家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