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出现的章节(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出现的章节是什么)

#能否分享一下,你曾看过的好书#
《红楼梦》至今还是我最喜欢的小说。我完整地阅读过五遍,而且有一次极为奇特的“灵魂附体”的经历。
老版林戴玉曾是多少人梦中情人。
第一次读《红楼》,似乎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候,因“文革”牵连,三叔在武汉一座监狱服刑。他时常从武汉给我寄回一些书籍。对于一个山村少年,他的寄赠是我获得书籍的唯一来源,寄回什么我都会认真阅读。在我五年级时,他寄回的书中就有一本《红楼梦》。我仍然模糊地记得,书是单本,版本狭长,暗红色的封面显得有些华贵但压抑,好像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那是一次极为艰难的阅读。几乎一半的字和词只能靠猜测,但我仍是磕磕碰碰地读完了全书。那次阅读留给我的唯一记忆就是一种朦胧的凄凉的美感。
第二次读《红楼梦》,是在读初二那年。这一次,吸引我目光的,是书中大量的优美的诗词。让我自己都觉得惊奇的是,初二时期,大部分同学都讨厌文言文,我却深深陶醉其中。那一次读《红楼梦》,我几乎能背诵书中所有的诗词,从“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到风月情浓”,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直到今天,许多句子我依然能张口吐出。
第三次阅读《红楼梦》,是读高三上学期。那次阅读,纯粹是为了调节过于紧张的精神。最大的感受是,体验到宝黛之间爱情的精细微妙,感受到黛玉深切细腻却又孤苦无助的爱恋。那次阅读让我深深地喜欢上了黛玉。
新版林戴玉太美少了那股气息。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我的“灵魂附体”的经历,发生在第四遍阅读《红楼梦》时。大一下学期,准确地说,是1992年4月21日,和我通信多年的一位文友考取了我校的进修班,大约是在哪次通信中我谈到了对《红楼梦》的热爱,作为第一次见面的礼物,她给我带来一套人民文学社出版的三册本的《红楼梦》,文前有刘旦宅的精美插图,文下有详细的注释。
大学时期,有的是时间,又因为是文学专业,这一次,我读得很缓慢很仔细,因而也发现了许多大有深意的细节。如第42回,大观园一群人讨论作画时,黛玉一句话引得众人大笑,她自己也笑弯了腰。宝玉不经意间向她使个眼色,黛玉会意,立即走到另一房间拿起镜子,理整好略松的云鬓,然后又若无其事地出来继续说笑。非心有灵犀、心心相印者不能如此。那段时间,我每天读上四五页书,细心体会着书中的每一个细节,完全沉浸在小说的世界里。
读到第98回,时间已经到了9月底,天微微有些寒意。那天中午,已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仍斜倚在床上读完那一章的最后几页。那一回是写黛玉之死。当我读到黛玉昏迷时,开始感到窗外乌云集聚,再读到“黛玉直声叫‘宝玉,宝玉,你好……’身子渐冷了”时,突然觉得浑身无力,仿佛世界至此到了尽头,耳边顿时消失了一切声音,手一软,书就掉到床上了。随后几周,走路上课,都感觉到身体似乎在飘飘荡荡。直到整整三个月之后,我才恢复了续继阅读的勇气。
直到今天,我仍然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的体验。阅读时,进入角色,把自己想像成主人公,也是常有的事情,但基本上都是进入同性的角色。男性读《红楼》把自己想像成贾宝玉并不少见,但让黛玉灵魂附体,实在是一种性别的错置了。
大学毕业之后,我又系统地阅读过一遍《红楼梦》,但似乎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