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贵州春节的风俗及寓意(有关贵州春节的风俗及寓意介绍)

#天南地北大拜年#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盛大、最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等等,俗话讲的好,“民以食为天”,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拥有丰富饮食文化的国度,而腊肉作为中国腌肉的一种,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区是非常流行的一种食物。贵阳春节习俗比较细腻年味浓厚熏腊肉、熏香肠等熏制品正是贵阳春节习俗的开始,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我家乡的春节习俗以及一些科普知识,想知道的小伙伴可以给我点关注现在就带你一起了解。
现在基本上已经无法去考证腊肉的起源了,但是熏肉这个事物传说是由远古社会燧人氏发明的,最初的熏肉是用松叶这些带香气的烟味把兽肉或鱼烘干熏制而成,因为烟中的芳香性物质可以抑制细菌加上肉的表层水分降低可以让肉久放不易变质所以深受远古人们的喜爱。熏肉的生产在北宋时期就已初具规模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了,明清两代,熏肉盛行,因其味道鲜美,工艺独特,名声大噪。
而关于腊肉的起源有些说是一个古代农民发现的,他把吃剩的猪肉撒上食盐,第二天又将腌制了一夜的猪肉用绳子吊起来,因为冬季大雪的原因导致他出不来门,于是就将腌制的猪肉取下来吃,这一尝发现味道还行。于是这种吃法就这样流传开来,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少数民族发明的,相传当年和黄帝为争夺天下的蚩尤部落战败后就长期隐居到我国西南一带深山长期靠打猎为生,一开始他们只是将没有吃完的野猪肉进行风干等冬天打不上猎物食物短缺的时候才拿出来,如果遇到雨天他们还会把肉放在火堆上烤干,不过这只是一些流传在民间的传说,没有任何典籍文献有记载。
二、贵阳的春节习俗临近春节贵阳的农村都是热闹,小时候我爷爷都会带我去凑这个热闹,农村里的人会把喂养了一年的猪牵出来,村里的邻居都赶过来帮忙,贵阳人经常说,“有钱没钱,杀猪过年!过年前,贵阳人都会宰头猪,村里年轻力壮的过来按着,一刀下去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就可以上锅烹饪,亲戚朋友、村里乡亲合围而坐,吃一顿热热闹闹的杀猪饭每个人脸上都是喜笑颜开,喝着本地的自酿酒,带来的不只是热火朝天的年味,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作为贵阳人一绝的熏可不光是肉品种多得可以让你眼花缭乱鸡、鸭、牛、血豆腐等等,贵阳人喜欢用柴火烟熏火燎,不过在熏烤前他们会腌制数之后再用柏香枝烟熏最后才用柴火,这样熏出的肉肉质色泽油黄透亮、香味扑鼻。吃的时候要时用刀刮去熏质清洗干净,切成薄片一蒸,或者用干辣椒折耳根炒上一盘简直人间佳品。
在贵州的乡村一声声吆喝声可以吸引你驻足你一声我一声,,一群壮力好像敲打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是糍粑,贵阳人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说法。外面冰天雪地,糍粑打得热火朝天,而且每到快过年的这几天去往镇上,那又是别样的景观,贵阳人是很喜欢赶场的,就算不需要都会想去凑凑热闹,吃的、玩的、春联、年画、烟花等样不落,当然贵阳还有很多少数民族,他们也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年味风俗。比如侗族腊月初一过“侗年”,部分侗族还有“过冬节”,“过小年”的习俗。贵阳人的年味,就是将美食与团圆交融,将团圆与思念交融,将思念与祝福交融,这是贵阳人能够代代幸福的原因,你记忆中的年味习俗是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