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3年设立代表团发言人,北京市人代会发言人机制不断成熟

新京报讯(记者吴为)2023年1月14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前夕,举行了首场代表团发言人发布活动。这是北京市人代会上连续第3年设立代表团发言人,而作为新闻发布机制的一项创新,市人代会发言人机制也在不断成熟。
1月14日,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首场代表团发言人发布活动。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今年,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是新一届人大代表的首次履职,按照大会的工作日程安排,代表团发言人将举行两场主题发布活动。1月14日,在大会开幕前,石景山代表团、顺义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围绕代表团会前准备情况进行发布;1月18日,朝阳代表团、怀柔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围绕会议期间履职情况进行发布。
这是市人大会议连续第3年设置代表团发言人。2021年1月,结合当时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实际情况,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新闻宣传工作方式有所调整,设立各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设立公共视频采访室等,其目标是让大会宣传效果不减、热度不降。
近年来,在市人代会上,代表团发言人联系媒体与代表团,就代表团报到情况,组织完成的会前活动情况,以及大会期间代表审议各项报告的情况进行集中介绍。
“海淀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北京市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从组织保障、人员配备和思想动员都做了多方面准备工作。对于新任代表开展了初步的履职工作培训及介绍,为代表参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海淀代表团发言人张霞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按照会议要求,海淀团于2022年12月28日完成了市人大代表的会前活动,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前活动,为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做好准备。
有关负责人介绍,代表团发言人制度,也让采访报道大会更加能围绕重点议题展开、及时回应热点关注,并梳理会议成果。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