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可悲的姊妹俩(评论)

窝在被窝里,瞄了一眼中篇小说《金融街郊路》,题名嫌一般,其内容呢,一句“说完了吗?哭够了吗?”,姊妹俩的故事便展开了,将近四万字的中篇,竟然一口气看完了。
阅读的快感,不仅源于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更是两个主人公,一个特别老实、一个小聪明颇有心计,姊妹俩在大都市底层努力生活,其结局却南辕北辙。
掩卷后默想,不知该为姐姐悲哀,还是该为妹妹悲哀。拖到今天想想,重要的不是一个答案。还是遵循惯例,对感觉比较好的小说,敲击下阅读的感受,权作简短评论吧。
其实,来自农村的大桂和小桂,他们都是蛮可爱的,进入大都市创生活,处处感觉新鲜,时时不忘努力,尤其可爱得可以。他们的故事,是在金融街跟前的看车经历中,缓缓绵绵展开的。
同母异父的姊妹俩,性格截然不同,不同的非常分明。作家王昕明很会剪裁故事,一开始突现妹妹对姐姐的两个大问号,就把不同性格遭遇的不同境况,悬念突兀的显现出来了。
姐姐大桂为何哭呢?因为太老实,老实的几近木纳。与她相近看车的老伍多挣钱,靠得就是隐瞒收入,大桂偏偏不是这样的,一次停车的车主应该交25元停车费,却只交了10元,交换条件是不要票。不要票也不能少,大桂内心不安,给老板交款时,说清了实际情况,仅只一次的小事,却引起了老板的怀疑,不知她因此私昧了多少钱了,也不仔细核查清楚,一句话就把大桂炒鱿鱼了。
聪明而颇有心计的小桂,对姐姐忠诚老实反而被炒鱿鱼的下场非但不同情,反而指责她:你不说老板又不对账,老板压根儿就不知道,你给老板干啥呢?大桂仿佛触了电:我自己装腰包?那我成了啥人了啊?也是两个问号,反问句。
倒叙的故事里,大桂的老实性格展示得比较充分:老伍私饱中囊成了习惯,大桂竟然毫无觉察;大桂经常受老伍的欺负,只能忍气吞声;对于妹妹小桂与老伍争斗以至勾结的种种行径,大桂依稀有所觉察却猜想的偏移了.......
当然,大桂也得到了善良人的欣赏,比如渐渐了解了她的女车主,总是在她那儿停车,而且送给她一些不用了的衣物等等。大桂呢,回报这些人施舍般的无用之物,是回送家乡宝贵的土特产。何况这些欣赏与同情寥寥无几,毕竟是少数。而因为怀孕常来帮助姐姐看管停车的妹妹小桂,就大不相同了,她不但一眼就看穿了老伍,勇于揭穿他作弊的可耻行径,为姐姐争回应有的报酬与面子,而且在保护姐姐利益不受损伤过程中,面对众多有钱的车主,发现了发财的更多机会。
一次就利用自己怀孕的身份故意挨车装病,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两百元,让姐姐惊讶不已。更有甚者,聪明得有点过人的小桂,发现了停车人之间男女暧昧的苟合约会,由看不惯进而报复发财,耍弄于掌故般的利用老伍,产生了敲诈钱财的想法。
姐姐大桂了解了小桂的勾当大吃一惊,千方百计欲劝阻小桂,大桂却连她也隐瞒了。偷偷开车约会的男女,能看出不是一般的车主,都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角色,至于小桂行使敲诈的详细过程,因为不愿扯得太远,作家并没有另生枝杈,脱离展现姊妹俩性格的既定轨道。但是委蛇虚线的明确暗示:忠厚老实的大桂被炒鱿鱼之后,还要依靠小桂求得生计,以免只好回乡的下场。而设法在老伍的配合下摄像取证的小桂,生产满月回城之后,却开着小汽车,出入一家羊杂汤馆当了小老板,每天把车停在老伍管理的停车那儿,老伍每天都给她留有位子,而且说:这位子是人家包月的。
小桂就这样,很快地融入了大都市的生活。 小说结尾处,返程回城后的大桂,在好心的车主介绍下换了工装,当上了十九层楼的一名保洁员,对于妹妹很快发达的事儿,想得头疼了都想不明白,后来他就不想了。
共同的奋斗经历,截然不同的结局,暗示的悲情很深很深。姐妹俩都是可爱的,可爱的是他们都振奋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前行路上。但是,在融入大都市社会的过程中,因为客观大环境的复杂,未来前途却难以预料,对于老实人往往吃亏的现实社会,怎么能一下子分得清浑浊,应该悲悯同情的谁呢,究竟是老实却不善于自我保护自己的大桂,还是很快融入了大都市,却因一步步走上邪路,不知以后命运如何的小桂?
遵循小说梗概故事的大致情节,读者朋友能够一针见血透彻底里吗?当然,我们一致期待的大环境,应该利于人人能正常发展,是让老实人不吃亏,让耍滑充奸自以为聪明者占不到便宜,那样一种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绝不是逼得老实人也走向歧途,那样一种毒害人灵魂的污浊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