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逸事15:爱打横炮、不怕得罪人的老古,在扬州局活成一股清流

1.爱打横炮的老古
2000年9月,我研二上学期在南京求学期间,老古有几次从扬州来南京进行短期业务学习培训,他在培训宾馆闲的无聊,就让我过去玩。
省质监局集体培训安排的宾馆,都是四星级的,金碧辉煌、奢华大气,一日三餐也是丰盛,一般中午自助餐,晚上团餐,我过去洗个澡、冒充他的弟弟打打牙祭,他们一起培训的省内同事也不介意,都还挺客气的。
我们吃罢饭,一般出去转一圈,就回来躺在客房看看电视、聊聊天。
他惯用嘲讽挖苦的语气,给我学业和生活进行一些指点评论,这种热情关心夹杂着冷嘲热讽夹杂的方式,我已经见怪不怪了。
敏姐之前就说老古讲话不讨人喜欢,什么得罪人、他讲什么话,混了三十年,知己的朋友没有几个,他真正带到他家里,让敏姐认识的,就我一个,她甚至有些惊讶,我竟能包容老古这么久。
老古的行为方式和待人接物风格,的确是另类,他也把这套作风带进了扬州质监局。
老古面黑心直、不苟言笑、讲话爱打横炮,不给人留情面,在新单位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在扬州质监局的定岗,是负责计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食品生产、以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等行政审批的具体业务员,副主任科员,上面一个正科、一个副科,下面三个科员中,他年纪最大。
入岗一年,他从省局空投进扬州局,没有人际关系的负累,在工作上如鱼得水、一副一心为公、正直无私的黑脸包公架势,在局里面表现特别突出。
一次市中心一家大型浴室扩建,涉及锅炉审批事项,因为锅炉防爆阀安全材料不全,对方又趁着元旦开业在即,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具体负责审批材料审核、递交的老古。
老古拿着鸡毛当令箭,严格按照锅炉审批规定核查,对隐患事项提出整改要求,对方不整改,就是不签字、不递交给领导审批。
对方先是向局领导投诉老古、又是私下给红包,并夹杂威胁,见还是无济于事,又忍不了开业赚钱的诱惑,就偷偷开业了,结果第三天锅炉爆炸,出现一死两重伤的重大安全事故。
此事经排查,老古所在的行政审批科对这家浴室提出过安全整改责任书,对方属于拒绝整改、又无证开业,需承担全部责任,扬州质监局反而因为坚持原则值得肯定。
老古在此事中展现的拒受贿、拒恐吓和刚正不阿的形象,让扬州局沉闷慵懒的机关气氛为之一振。
局里同事对他不敢小瞧,有些棘手、难办的事情,都推给他,知道他爱打横炮、敢于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
也有人传说,老古之所以如此敢于顶着压力工作,不对领导逢迎,是因为省里有人。
2.公事公办接待上级
一次省局到扬州局检查行政审批工作,老古负责接待,公事完毕,上级一行人提出在扬州的一些景点转一转,到一些知名餐厅尝一尝,放松一下。
这原本是公务接待的常规流程,一般都会超标,超标的部分,负责接待的人自然会找别的渠道报销掉。
轮到老古接待时,他有些挠头,因为之前吃过财务科报销、手续冗长的苦头,觉得财务科脸难看、事难办,既然如此,那就公事公办,规定什么标准,就照方抓药。
那一次,他严格按照公务接待费用,一餐20块的接待费用来,带着上级领导一行五人,先是参观了扬州市内的几处免费景点,然后在小饭店和大排档吃了两顿便餐,当然没有安排酒水和卡拉OK,逛完吃完之后,就把一行人送到酒店休息,自己扬长而去。
局里老司机好心提醒老古,以前从没有这样接待上级的啊,老古掏出省里的公务接待流程和餐饮标准,“义正词严”地怼了回去了,老司机很无奈,心说这不通晓世故的二杆子肯定要惹祸。上级这次不满意,肯定会给扬州局穿小鞋,局领导不舒服了,怨气肯定发向老古。
事实上,当晚老古就接到了主管接待的副局长的电话,问老古怎么回事?把上级领导酒店一送,就万事大吉了?他还等着出面设宴招待呢?
老古装作吃惊的样子,“是按照省局标准来的啊,一人20块钱,没说有晚宴接待标准啊,局里也没人通知我。我是按照规定来的。”
气得副局长摔了电话,“人家领导几年也不下来一次,你就这样招待?你是丢了扬州局的人?咱就差这点钱么?”
老古一时语塞,但还是不服不忿。
哪知,那次正好遇到省局悄悄安排的行风督察,其中一个督察员正是安插在这个上级队伍里面的,这件接待事件,反而成了市局整顿作风的一个先进典型,被省局通报表扬。
老古无心插柳的二愣子作风,竟为市局再次赢得名声,这件事,还上了报纸。
3.另类的老古
老古单枪匹马去扬州质监局工作,一直住的单人宿舍,周围领导同事大都是本乡本土,有自己的生活圈,老古下班就回宿舍,耐心啃业务条文,乐在其中,基本不参与他们的圈子。
虽然是个新人,但老古分配到市局,年纪已经30+岁了,有一定社会经验,单位同事还真不能拿小年轻的眼光看待他、挤兑他、给他穿小鞋。
这老古工作认真、认死理,越过职权范围内的打招呼、递条子,到他跟前都不好使,主管领导和局领导不合规的提法和要求,他也会一下子给挡回去,不给领导留面子。
在局业务例会上,老古不唯书、不唯上,总是站在工作的立场上,就业务谈业务,不扯虚头巴脑的东西,领导说错了,他会第一时间指出来,不给领导留面子。
要知道,当时质量监督相关的一些法律条文、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实施细则和案例解释繁杂多样,需要抽丝剥茧,慢慢捋顺,有的从业几十年也是一头雾水,偏偏老古是一个较真、钻牛角尖的人。
他对于这些具体条文钻的特别深、特别细,经他解释和论证的,基本上别人只有点头附和的份儿,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干活的命,这方面,他真是专业的。
一招鲜、吃遍天。省局和相关兄弟单位过来技术、法律法规和执行方面的交流,局里都推给了老古,让“研究生”上!
这样一来,老古的工作量越来越多,但锻炼机会也扑面而来,推都推不掉,毕竟,哪个单位都需要干活的。
有时工作太多了,副局长给他们科压一些完不成的业务,他也敢于顶领导,提出拒绝的理由。
可他越是这样,局里反而出来了一些流言,说老古是省局某领导的关系,安插在扬州局实习的,上调是迟早的事情,不然大家无法解释,为何一个副主任科员的办事员,总是接到法院、检察院、公安、商检等这些单位的电话、信件,为何执行起具体业务来,这么牛气,谁的面子都不给,活脱脱本局近年来的一股清流。
这样一来,入职不到2年,一副愣头青的老杆子,老古在扬州局竟然越来越有名气,领导都对他客客气气的,因为不知他的深浅。
这不知深浅的老古,很快又在扬州地面掀起了一场“风卷雪”的事件。
(待续)